轉載|“國字號”盛會緣何“落戶”合肥?
“合肥這個地方是‘養人’的,培養出了這么多優秀人才,是創新的天地。”“安徽要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要進一步夯實創新的基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鍥而不舍、久久為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安徽考察,都對科技創新作出重要指示,為安徽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創新春潮涌。
2021年4月26日至27日,2021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將在合肥舉辦。又一“國字號”重磅盛會“落戶”合肥,令人不禁再次發問“為什么,又是合肥?”
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到這座“星光熠熠”的創新之都時,會發現,創新在這座城市的地位,猶如金字塔的頂端。守正創新的發展初心;寬廣長遠的獨到眼光;拼搏進取的實干精神;克己奉公的真情奉獻……合肥已全方位開足馬力,傾力托起一個全球創新樞紐。
【眼光】謀定而動,筑造“科教航母”
科技,是合肥在新中國成立之后,主動選擇的“基因”。
新中國成立之前,合肥科技事業幾近空白,尤其體現在高等院校的匱乏上。
重大轉折,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
1970年初,合肥選擇“張開懷抱”,接納了從北京搬離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當年,在安徽全省都沒通暖氣的情況下,合肥首先給中國科大安裝了暖氣,這也成了合肥首條供暖線;在電力不足的情況下,合肥更將中國科大列為優先于政府的供電單位……“傾城之戀”就此開啟,合肥也因此獲得了沖擊前沿科學技術的科教資源。
隨后,中科院物質科學研究院,原電子工業部16所、38所、43所相繼遷入合肥,水泥院、化三院、通用機械院等一批國家級科研機構也先后在合肥建立,科教資源“成群結隊”向合肥集聚,加速著城市“蝶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國外液晶巨頭的降價讓京東方備受打壓。合肥為接納京東方,甚至暫停了當年的地鐵項目。此后,京東方在合肥建立了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全球最高世代線的10.5代線。同時,維信諾、康寧、彩虹等一大批顯示領域的龍頭企業接踵而至,新型顯示逐漸成為合肥一大標志性產業,合肥面板產線規模躋身全球第一梯隊。
合肥京東方生產的面板
風物長宜放眼量,成功的起點是視野和初心。
持續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合肥先后被確定、批準為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國唯一的“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之一、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去年9月,合肥躋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單前20。
61所高等院校;8家中央駐肥科研機構;21家各類新型研發機構;26個與中科大、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大院大所大學的合作共建平臺;135個在肥服務“兩院”院士……如今,稱合肥是一艘“科教航母”絕不為過。此外,合肥已成為我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建成、在建、預研大科學裝置達11個。
科技與產業并駕齊驅,合肥已培育出2574戶科技型中小企業、3328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壯大以“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合肥培育形成了3個國家級、7個省級、10個市級戰新產業集群。
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一系列科技資源,高新產業,既是合肥這艘科教航母的“建造者”,也是“使用者”。乘著這座巨輪,創新加速前行。
【實干】沉默的長跑,贏來世界聚焦
今年3月,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再次傳來好消息,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質子治療系統研發團隊自主研發的國產世界上最緊湊型超導回旋質子治療系統研制成功。未來,該國產化系統研制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后,將有望降低國內患者的治療成本,提高患者治療期間的生活水平。同時,將提升我國高端醫療設備的治療和產業化水平。
依靠自主研發,先后突破部件研制、集成總裝、系統聯調測試等多項關鍵節點中的卡脖子技術……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質子治療系統研發團隊歷經5年,日夜兼程,“拼出了”這條新路。
國產最緊湊型超導回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
該團隊成員回憶,在研發該系統核心部件±185度旋轉機架過程中,為了完成目標,熬夜實驗成了大家的工作常態。“在一些主要部件的實驗車間,每天都保持24小時有人。”該團隊成員介紹,設備進入調試實驗階段,全天都需要人值守。除了記錄與處理數據,科研人員每小時都需要對設備進行巡查,防止停電、故障等意外情況發生。
千千萬萬合肥科研人員用一場場沉默的長跑,換來一個個舉世矚目的“明星成果”。
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升空;“京滬干線”實現洲際量子視頻保密通信;“九章”量子計算機計算能力超目前“最強超算”6億年;“小太陽”EAST實驗裝置實現電子溫度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合肥造”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急性白血病靶向藥HYML-122順利進入臨床II期試驗……從磁約束核聚變到量子技術,再到鐵基超導、類腦科學,一批從“0”到“1”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合肥成果競相涌現,屢創紀錄。
“人造小太陽”
能實現近200個國家/地區語言實時翻譯的翻譯機;全球智能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能芯片“黃山1號”;“空氣成像”屏實現真正“無接觸”;杜威智能差壓表“星夜”馳往雷神山;中國科大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廣泛推廣……合肥成果在生活、生產、抗“疫”、復工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
嫦娥探月,天問探火,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一項項深空探測、大國工程、國際合作中,更盡現合肥智慧與力量。
在創新成果的世界“聚光燈”下,合肥早已成為“常客”,更屢屢占據“C位”。
合肥研究院研制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關鍵部件
【真情】養人合肥,打動人心
養人,合肥用真金白銀,更用真心實意。
在合肥高新區云飛路上,有一條“量子大道”。在這里密布了20多家覆蓋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量子科技企業,近年來,這里誕生出首個量子計算機控制系統、首個國產工程化超導量子計算機等一批“含金量”十足的量子產品。
被稱為“量子大道”的高新區云飛路
“量子計算不是一個短期內就能直接產出多少經濟價值的產業,但在本源建立時,合肥市給予了充分的認可,相關機構給予了很大的資金支持。高新區直接免了5年的房租,到現在我們都是沒有房租壓力的。”本源量子公司副總裁張輝說,按常理來說,一個地方給了新企業資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可能會要求企業在幾年內產出一定營收。但本源建立之初,合肥沒有給本源任何經濟指標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讓本源一定要把團隊帶起來,把人才留下來。
“十三五”以來,每年,合肥市政府都拿出百億“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創新。在今年2月舉行的合肥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合肥市再次共拿出3500萬元資金,獎勵5名入選合肥“國內外頂尖人才引領計劃”的在肥服務院士與2家“國內外頂尖人才引領計劃”培養單位。
養人,合肥從頂層推動。
去年6月,合肥市的領導們多了一個新身份:產業鏈鏈長。在該月啟動的重點產業鏈鏈長制中,合肥梳理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量子產業等12條重點產業鏈,由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同志擔任產業鏈“鏈長”。以此推動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讓企業“串聯成珠”。
“‘鏈長制’的推行,切實幫助企業解決了生產經營中的一些困難。”合肥新型顯示企業合肥福納科技聯合創始人向超宇表示,“鏈長制”啟動以后,公司所在的“量子點發光材料顯示應用”產業鏈得到了強有力的推動。“政府相關部門協調多方力量,實現政、產、學、研、金的有機結合,更快地營造出了適合顯示產業自適應發展的良好生態,促進量子點顯示技術在新型顯示基地扎根、成長。”
養人,合肥用政策兜底。
2017年6月,合肥推出“人才新政20條”,相關政策直接對標一線城市;2018年4月,合肥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人才來肥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提出未來7年內將拿出超百億元資金,從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創業扶持等多個方面推出多重優惠政策,以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養人”環境,吸引各類人才在肥創新創業。今年2月,合肥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高成長企業培育、新型研發機構管理等接連推出一系列重磅政策……
昔日“雁南飛”,今日“鳳還巢”。
合肥連續三年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前10位,并已成為許多外國專家、學者、企業家來中國創新創業的緣由。
科創資源雄兵匯聚;研發人才潛心耕耘;創新成果遍地開花;政策支持強力保障!
在我們腳下,一座動力澎湃的全球科創新樞紐,正冉冉升起。
文章轉載自: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公眾號